7月12日至16日,省土地学会、南京大学、江苏省兰德土地工程技术有限公司组成调研团队,赴苏州、徐州、盐城等地实地调研国土空间全域综合整治,为进一步修改完善《国土空间全域综合整治绩效评价规范》(草案),满足新时期江苏省国土空间全域综合整治项目评价需求听取意见建议。
此次调研主要选取了苏州市相城区黄桥街道国土空间全域综合整治项目、丰县常店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睢宁县梁集镇大沙等村国土空间全域综合整治项目、建湖县上冈镇树新村和洋中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等四个项目。通过调研详细了解了各项目的实施情况:各试点项目依据自身资源禀赋,通过发挥区位及产业优势、创新实施方法、建设动态监管服务系统、创新土地流转方式、开展政企合作等方式,对国土空间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探索尝试,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整治模式。与此同时,调研组也了解到各个地方在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的实施过程中,还存在着诸如永久基本农田调整难度大、拆迁与安置工作缺乏衔接、相关配套政策跟不上等难题。
此次调研活动,以实际项目为基础,对《国土空间全域综合整治绩效评价规范》(草案)中的评价指标体系的科学性、实用性、服务性进行了验证,凸显了《国土空间全域综合整治绩效评价规范》(草案)部分指标体系选择的合理性与科学性,同时也找出了《国土空间全域综合整治绩效评价规范》(草案)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此外,对《国土空间全域综合整治绩效评价规范》(草案)中“应分区域、分项目制定评判标准”,也成为此次调研各个地方讨论的焦点。
本次调研对于修改完善《国土空间全域综合整治绩效评价规范》(草案)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为《国土空间全域综合整治绩效评价规范》(草案)的修改完善提供了更明确的思路;另一方面,通过实地调查,可以更好地将项目与评价规范结合起来,实现评价规范为项目设置,项目验证评价规范的目的。因此,在后续的修改完善中,应积极吸收此次调研的内涵与外延,采纳地方对《国土空间全域综合整治绩效评价规范》(草案)提出的建议和意见,兼顾区域经济发展差异、资源禀赋差异、地方特色、项目实施情况差异,进一步完善《国土空间全域综合整治绩效评价规范》(草案),使其更具有科学性、实用性、指导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