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公告
2023年度江苏省土地学会科学技术奖公示
发布时间:2023-05-20浏览量:735

根据江苏省土地学会《关于开展 2023 年度江苏省土地学会科学技术奖推荐工作的通知》(苏土学〔20237号)(以下称《通知》)精神,拟推荐《江苏矿山生态保护修复市场化机制与激励策略研究》成果参评江苏省土地学会科学技术奖。

根据《通知》要求,现将上述成果进行公示,公示期为2023519日至525日,共5个工作日。


项目名称:江苏矿山生态保护修复市场化机制与激励策略研究

项目完成人:侯湖平、张绍良、丁忠义、公云龙、米家鑫、龚敏飞、孙玉杰、雷玉刚、李文龙、孙东方、徐彬冰、张燕、王茜

完成单位:中国矿业大学、江苏省国土资源研究中心(江苏省土地开发征用事务所)、江苏省兰德土地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江苏省农垦集团有限公司

联系方式:85693705

立项背景:

本项目基于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生态保护修复市场化促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机理与策略(项目编号:22BJY064”的前期研究、“江苏省生态保护修复的市场化机制”(项目编号:2021100105)、“江苏省矿山生态修复激励机制研究”(项目编号:2021100105)等为基础开展研究。党的十九大和自然资源部陆续出台的关于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参与生态保护修复的意见,提出构建“谁修复、谁收益”的生态保护修复市场机制,进一步促进社会资本参与生态修复。江苏省矿山生态保护修复仍存在一次性成本高、直接效益低、工程吸引力不强等现实问题,导致市场发育缓慢、社会资本参与度低、市场运行机制还不健全等问题,构建完善的生态保护修复市场化机制,是落实自然资源部有关政策的重要举措。

研究目标:

本研究辨析社会资本参与的生态保护修复市场化内涵,摸清江苏省生态保护修复政策实施和市场化现有模式,建立江苏省生态保护修复市场化机制,提出生态保护修复的技术措施和激励化政策建议。

研究内容:

针对生态保护修复市场化相关内涵研究。分析江苏生态保护修复市场化机制内涵,要对生态保护修复市场的主客体及交易对象进行分析,厘清市场化运作过程。针对生态保护修复政策和市场化典型模式研究。分析国内外生态保护修复政策和市场化的典型模式与成功做法,梳理江苏省生态保护修复市场化模式。针对生态保护修复技术体系和激励机制建立研究。针对江苏省生态保护修复区域的类型,提出不同区域生态保护修复的技术体系,并针对性的提出激励化机制。针对生态保护修复市场化体系建立研究。以问题为导向,从土地利用、产权管理、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土地投融资等方面,从生态修复保护的市场主体、客体、运行机制、保障机制等几个方面构建生态保护修复市场化机制。

创新点:

1)分类指导,构建了矿山多模式分类治理保护修复技术体系。

2)构建了两级市场、三类交易产品、多元市场主体、七大保障体现的“2+3+N+7”的生态保护修复市场机制。

3)因类施策,构建基于矿山类型及修复模式的激励机制

研究成果:

形成项目成果报告2份,发表相关学术论文3篇,提交到自然资源部咨询中心、江苏省自然资源智库建议、徐州市政府、徐州市政府研究室等的政策建议5份,申请软件著作权1项。

推广应用:

该成果被江苏省自然资源厅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处常州市金坛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江阴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六合区人民政府金牛湖街道、江苏省农垦集团有限公司等在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的管理和设计过程中提供指导。


 

徐州市自然资源学会

2023519


版权所有:徐州市自然资源学会 地址:徐州市建国西路110号六楼 邮编:221011
联系电话:0516-85693705 苏公网安备32031102020067号 苏ICP备2022044984号